前几天在微信上看到了这么一条新闻,昆明一家公司白领小刘体检报告中一项指标数值超出了正常范围的13倍之多。无独有偶,同一间办公室的其他6位同事也都全部中枪、无一例外。
到底是什么让小刘和她的同事们全部遭了秧呢?原来是“幽门螺杆菌”,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,呈螺旋形,也是目前所知能够在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。
人体一旦感染会引起胃炎、消化道溃疡、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等等。
它是如何进入人体的呢?就在觥筹交错和推杯换盏之间,在筷子与食物的默契配合下,悄然寄居到我们的胃里。
听起来,是不是有种“防不胜防”的感觉呢?那么如何得知自己是否感染了呢?
第一种方法:抽血
第一种最基本的方法是抽血。查幽门螺杆菌抗体,方便快捷、创伤性小。
第二种方法:呼气
第二种方法是呼气,进行碳十三或碳十四的呼气实验, 通过仪器来判断是否感染。
第三种方法:化验大便
第三种呢,是化验大便。检测幽门螺杆菌特异性抗原。
第四种方法:胃镜
除此,还有快速尿素酶试验。通过胃镜取1-2块胃黏膜组织,进行检测得出结果。
这些不同形式的检验,各有利弊。大家一定关心哪种方式更可靠?
一句话总结,就是“抽血得到的阴性结果更为准确,呼气、大便、胃镜得到的阳性结果更为准确”,就诊时医生会根据您的情况综合判断,请按照医嘱进行检查。
说了这么多,可能有些朋友会产生“谈幽色变”的恐惧。其实大家不必恐慌,因为幽门螺杆菌并不是“洪水猛兽”,就算您真的感染了也不必惊慌。针对幽门螺杆菌国际上已有了非常成熟的治疗方案。只要您配合医生、谨遵医嘱,通过规范合理的口服抗生素进行积极的治疗,绝大多数都是可以被彻底根除、成功治愈的。
话虽这么说,但预防还是很有必要的。想要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,还需要我们切实养成饭前便后洗手、食物高温消毒、拒绝口口喂食、牙具定期更换等良好的生活习惯。只有防微杜渐,把功夫花在日常和点滴,才能真正筑牢我们身体健康的安全防线。希望在座的每一位都能身体健康、吃嘛嘛香!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:
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曹媛斐
(2020年全国检验青年医生健康科普演讲大赛三等奖获得者)
校审:
北京协和医院 杨启文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刘文恩